花园镇事之面子文化

文/江单

家乡人是最好面子,于城里人而言,面子似乎代表虚伪,但对于我雪峰山深处的乡党而言,面子是他们人生境界中的最高追求。

于是乎,乡党为了自己的面子,对于别人的请求,能够解决的当然解决,难解决的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解决,甚至自掏腰包都在所不惜。

中国的乡村传统文化从某种方面而言就是乡党文化,古时的官员不余遗力提携乡党、学生就属于此类。

祖父就是乡党中面子文化的典型代表。祖父从一介赤贫逆袭为官衣加身,是家乡曾经的传奇,因此,他不可避免成为了乡党们励志的对象。

退休后的祖父,回到雪峰山中,一直致力于提携乡党。邻居孩子要从军,祖父跑到县城找到老朋友想办法,某个穷困潦倒的乡党娶不上老婆,祖父比自己娶亲都急,四处张罗。

对于乡党帮忙的请求,祖父似乎没有丝毫抵抗力,真正做到了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祖父的热心成就了他在乡党心目中的面子。现在我有时候和乡党聊天,他们还会提及祖父,并且异口同声地认为祖父是最好面子也最有面子的人。

未通公路之前,乡党们出山,都是靠着两个铁脚板。到20公里外的高沙镇上售卖山货,乡党们肩抗百余斤,用双脚一天打几个来回。

这样的情形,让乡党们越发团结,在外地遇到老乡,没事都能瞎聊半天。家乡人有个特点,不管在外面的哪个城市,只要听说是雪峰山深处的乡党,总会自觉帮上一把。

这种帮忙,完全是无偿的,对于被帮者来说,虽然感激,但倒也觉得乡党之间互相帮助太过正常,不必感动涕零。对于帮人者而言,从来不希求被帮者的感激,他们总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乡党们还是有着自己的智慧的,他们知道帮人者需要什么。回到家乡,被帮者总在茶余饭后说起自己闯荡江湖的故事,于是,一个个热心帮助乡党者的形象就在讲述者四处横飞的口水中越发高大起来。

这正是帮人的乡党所想要得到的回报,这让他们以后回乡觉得倍有面子。

而这面子,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家乡,面子确实能切切实实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我曾经亲眼目睹祖父有效使用面子。家乡民风彪悍,因此,公路上少不了“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这些好汉多为残疾人,不是少了只手,就是缺了条腿。“好汉们”总喜欢挡住途径家乡的长途汽车,收取少量的过路费。驾驶员从了则皆大欢喜,不从小则无法继续前行,大则一帮“英雄好汉”前来“说理”,不可避免地就少不了拳脚相加。

我曾经和祖父就碰到过此事,正在驾驶员左右为难之时,祖父挺身而去出,怒斥这些挡路的“英雄好汉”。这些“好汉”也不是好相与的,随即准备对祖父动手。祖父大喝一声,叫出某个“英雄好汉”父亲的名字,“好汉”一听,估计是碰到没见过面的叔叔了,气焰顿时不再嚣张。再听祖父一报名号,马上赔礼道歉,随即灰溜溜地在一片哄笑中逃离。

祖父此举,让幼时的我觉得很是神奇,让我觉得,面子确实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有面子的乡党,都有着共同点。他们大多古道热肠,家乡情节很重,而且还有一定的地位和经济实力。每逢家乡架桥修路,这些乡党们总是带头捐款,并四处奔忙。以前我总觉得这种行为过于肤浅,但细细想来,家乡的发展和这些面子乡党倒是脱不了干系,有了他们带头,乡党们越发热衷慈善助学等公益事业,也造就了家乡淳朴的风情。

面子文化已然成为乡党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某种方面而言,乡党们热衷面子,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对诚信的推崇和实践。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是乡党们道德品质的底线。这个底线,乡党们愿意用金钱甚至生命去捍卫。

就如雪峰山滋养着数万乡党般,这种诚信的底线,越发让家乡值得怀念。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3
华夏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