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禹米业30年来只做一件事:奋斗没有终点,你要学会坚持

       核心提示: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没什么背景,没什么依靠,也没什么资源,能获得生机发展到今天,靠的是杨勇敢拼敢闯的实干精神。

       30年前,杨勇为了给家庭减负,自动放弃学业后,拿着在学校赚来仅有的100块钱开启了“创业之路”,并于2007年注册平坝县昊禹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30年后,谁也没想到这家诞生在乡镇的不起眼的小公司,不仅创造了贵州米业的奇迹,独家拥有自主研发的纯种源稻种8个,还有几项核心技术还是“全国之最”。

       杨勇说:“昊禹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人生的幸福都是努力拼搏出来的。”

       出生于70后的杨勇,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母亲早逝,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创业路上,杨勇遇到了他的人生伴侣,并与之同甘共苦,共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品牌企业——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禹米业)。

图为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 记者罗明荣摄

       华夏新闻-华早财经记者 金松 罗明荣 发自贵州安顺 

       记录:每天思考得失,然后进步一点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这番话似乎在说给杨勇听,但事实上他所经历的正是此话的真实写照。

       杨勇于2007年注册平坝县昊禹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后,负责打理内务,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其爱人在贵阳负责销售大米。

       也许是巧合或者缘分,杨勇的爱人与其有同样的人生经历,他们同甘共苦,谁也没有怨言。为了公司发展壮大,大米整个种植生产加工流程,他们不得不亲自参与。

       而大米生产出来后没有客户怎么办?他们一筹莫展。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勇都做噩梦,梦醒时常常会哭。

       创业艰难嘲讽多。很多客户不知道昊禹米业生产的大米质量如何,为此,每到附近的商超和单位去推销大米时,都会受到别人的嘲讽,被嘲讽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嘲讽”。
 

图为昊禹米业生产的优质大米。
       做人不易,办企业更难。曾经遇到的磕磕绊绊,差点让他放弃。

       但杨勇说,物质的艰苦生活以及心灵的磨难成了他后来人生的一种成熟的宝贵财富。

       创业13年来,他无时不思考失败,成功的路离他还有很远。而在他看来,自豪感和成就感似乎都是危机感。

       杨勇说,当昊禹米业还是一个“婴儿”时,需要积累成长的能量,不能与其他企业硬拼,以至于他每到一处推销大米,虽然基本是失望而归,但给了他人生启发。

       创办昊禹2年后,杨勇把公司基本理顺,此时,他把负责销售大米的爱人,从贵阳接了回来。

       公司要发展壮大,得提高管理效率,爱人回到身边后,他除对外拓展业务外,把剩余时间用在管理上。

       杨勇最常带的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当在书本上、电视上或者其他地方阅读道对人生管理有用的知识,他立马记下来,并加上自己的心得整理成文,回到公司后与大家一起“分享”。

      他说:“如果生活中记录的‘点滴’,用在工作中有那么一点成效,我们就前进了。”

       付出:先生存再发展,先学习再改进

       成立公司后杨勇犹豫过,是把卖大米作为临时过渡期,还是作为一生的事业追求?

       由于农业类产品利润低,大米也不例外。但杨勇再看看自己的故乡,一个“大坝子”除了适合种植水稻,还能种什么呢?

       杨勇从小生长在农村,对水稻种植收割流程很熟悉,做起来容易上手。于是,他瞄准了大米行业前景,决定大干一场。

       创业之初,他从“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稻谷回收、市场销售”等都要亲自参与。通过精心管理,流转稻田种植的水稻颗粒饱满,经过加工后,白花花的大米堆满库房,大家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图为昊禹米业种植基地。 记者罗明荣摄
 
       作为负责人杨勇愁了,这么多大米销往何处?如果大米卖不出去,意味着公司随时可能停业,不仅让跟着他的“兄弟姐妹”受连累,还辜负了乡亲对他的期望!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兮旦福。杨勇亲自跑商超和经营大米的代理商,每到一处,他把昊禹大米从育种到回收整个流程像放电影一样,耐心讲给商家听。

       期间,有人嘲笑他,你既是公司负责人又是业务员,难道你们公司没有人了?如果与你合作后,如何能保质保量给客户供应大米?

       杨勇外出推销大米期间,有被他推销的客户暗中到昊禹米业打探实情,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家公司存在。

      多年以来,杨勇经历太多的“心灵伤痛”,而这些心灵的伤痛只有他一人知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况路是他自己选择的,不能因为遇到艰难困苦就停止不动。也许,这正是成大事者的“必经之路”。

       苦心人天不负。杨勇终于接到了一些小订单外,大的订单也向他慢慢靠拢。一名代理商打电话给他,一次性需要5吨大米,双方在紧密合作后,对方的大米需求也越来越大,10吨、20吨大米陆续发往各地客户……

       杨勇说,获得客户的认可太不容易了,由其是一家没有社会背景和太多资源,靠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企业。

       2017年,杨勇获得贵州省第三届“创业之星”荣誉称号,而他也更加坚信,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贡献微薄之力。

       创业:奋斗没有终点,你要学会坚持

       上世纪70年代,我国虽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基础薄弱比例失调,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杨勇正是70后的一员,家庭贫困让他一时看不到人生的方向,感觉到人生若梦,虚无缥缈。

       他所在地白云镇,位于安顺平坝城区的西南面,距县城5公里。距省城贵阳48公里,距安顺市3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白云镇元何村,其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深深的吸引着他,以至于创业路上从未离开过故土。

       对于杨勇来说,家庭的贫困并没有让他屈服,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13岁的杨勇因家庭条件极差,初中未毕业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图为董事长杨勇介绍独家拥有的纯种源稻种优势。
       因家庭贫困,刚进入初中的杨勇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当时,明信片“追星潮”流行于大街小巷和学校。

       其他学生认为“明信片”是朋友间表达情感的物品。杨勇灵机一动,用省吃俭用的零钱从商店买来明信片,再次卖给其他同学,他读初中以来首次赚了100块钱,这为他的商业之路埋下了“种子”。

       杨勇初中一年级未读完,并有了不想读书的念头,也许是家庭的贫穷让杨勇体会到父亲的艰辛。

       回家后,杨勇用赚来的10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走村串巷做小生意。

       那个年代,更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苦力,杨勇也不列外。他的“小生意”是在临近村巷吆喝卖米。

       杨勇吃苦耐劳,邻村人都很喜欢他。虽然他个头小,但他的小生意多少能赚点钱,并补助了家中的开销。

       一段时间后,他用卖米赚来的钱买了马车,马车拉的米多了,他赚的钱也比之前多。那时,他瘦小的“身影”在村落小巷随处可见。

       邻村人都知道这个小伙子很勤快,脑筋灵活,很多人都愿意帮助并给他介绍更多的活干,慢慢的,他成了家中赚钱的顶梁柱。

       当其他同学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时,而杨勇已离开学校多年,他幼小的心灵承受了太多的打击,使他更懂得生活来之不易。

       杨勇何尝不想读书?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念头。当他从学校旁路过,教室里传来爽朗的读书声,他的心隐隐作痛,泪水从眼眶悄悄滑落……

       当我们力所不足时,从小事做起,或许能找到人生的归宿。在社会残酷的逼迫下,他自力更生,同事也积累了一些社会财富。 

       杨勇把多年打拼赚来的钱,在当地开了家粮油店,后来陆续开了蜂窝煤店、洗车场等,用他的话说,只要有点赚头就去做。

       杨勇说,奋斗没有终点,只要学会坚持,就会获得“财富”。事实上,家庭和社会是一把双刃剑,只兼顾家庭,将与社会脱轨;同样,与社会接轨同时,没有家庭,人生将不完美。

       信任:10年村主任,改变村容面貌

      鲁迅说,人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并成了路。这条路,对杨勇来说,走得艰辛,来得突然。

       家庭贫困和母亲早逝,让杨勇有了更多担当和社会责任。

       2003年,他在村里租了400亩地种蔬菜,不但能带动几十个村民就业,还能让他们腰包慢慢“鼓起来”。

       用同村人的话说,杨勇心灵手巧。元何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农业基础扎实,他种植的蔬菜经过精心管理,很快被“市场”抢光。

       同年12月,他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一干就是10年。当他2次提出辞职时,七八百村民联名签字按手印要他回去继续当主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图为昊禹米业的奶爸亲子农场。 记者罗明荣摄
 
       2005年,杨勇为了让村民出行方便,也便于村里发展经济,他多处筹集资金的同时,还自己出钱用自家车子拉15车沙石帮助硬化道路。

       2007年,杨勇组织修建村委会办公楼。当时,市场经济一片萧条,大家都没钱,他从生活费中拿出2000元用于修建办公楼。

       镇政府听说村主任带头修建办公楼很感动,也出资了3000元,剩余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就这样办公大楼顺利建成。

       用杨勇的话说,接了这个摊就得“干活”,一定不能辜负村民的期望和信任。

       与此同时,杨勇还拿出二万多元修建村民广场,让村民闲暇之余,有一个交流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

       如今,杨勇风雨无阻,事业有成。但他说,人和人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

       当自己的同学、同事进步了,彼此产生了差距,应该判别自己是否已经尽力了,若已尽力,就不要去攀比;若没尽力,就要努力发挥。

       脱贫:帮助700多人,增收近700万元

       人生,经过岁月的洗礼,终将光芒四射。在创业路上,当很多企业被“暴风雨”吞没,杨勇的昊禹米业仍站在时代的前列,接受社会检阅。

       接受社会检阅的同时,得把企业发展壮大,2015年平坝县昊禹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为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2014年前,昊禹米业只有精米日产量100吨生产线一条;如今,有精米日产量250吨和100吨生产线各一条。

      杨勇告诉记者:“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大米数字化生产设备,所有产品检验合格后才准予出厂,大米自产自销,从源头上保证其质量安全。”

      然而,这些保质保量的大米,来自全省26个万亩大坝之一的白云大坝,其所生产的白云优质米享誉省内外。这些优质米来自昊禹米业的自有基地和订单农业基地。
 

图为昊禹绿色鸭稻米示范区。
 
      为了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使大家腰包快速鼓起来。昊禹米业扩大水稻种植规模,从最初的400亩增加到现在的1060亩,订单农业达到22600亩。

       在脱贫攻坚中,昊禹米业勤于奉献,勇于担当。在基地土地流转中,有20多户分红,杨勇在原来的基础上给每户每亩多分红200元;针对特别贫困农户,村民拿土地入股后,每户还可以返利200元。并先后为80户贫困户惠农易贷分红78.6万元。

      2018年,昊禹米业在羊昌乡和农户签订1000亩订单,村民每亩增加800元收入。杨勇说,老百姓只需要出劳动力就能获得增收,其余技术指导、施肥等方面的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对于贫困户,杨勇感触很深,他曾经由贫困走向自立。最近三年,他为贫困户累计发放了80——100吨肥料,还拿出25000元资助异地搬迁贫困户。

      杨西林(化名)家因病至贫,并为其资助了16000元,还送了油盐米面;公司人员听说另一贫困户后,急忙为其送去4包面、2袋米和油。

      据不完全统计,昊禹米业在脱贫攻坚尽微薄之力帮助了206户贫困户700多人,增收近700万元。

       公益:担当社会责任,乐于奉献爱心

      在疫情发生以来,社会中涌现出一批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爱心企业,正式因为有了这些企业的无私付出,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

      昊禹米业在杨勇的带领下,从2月1日起,28名员工积极加入到“战疫”中复工复产。

      昊禹米业因其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质量保障,被贵州省发改委指定为安顺市唯一一家稳价保供企业。期间,日供80吨大米,疫情期间截止到现在原价供应社会5700多吨大米。

       昊禹米业在复工复产期间,员工最高工资达12000元。与此同时,昊禹米业支部不仅为社会捐助10000元,还捐助了160套防护服、1000个口罩,并在元宵节为7个卡点送夜宵。
 

       
图为董事长杨勇(左二)开展助学资助。
       正因如此,昊禹米业2016年至2020年连续4年获得优秀贡献奖。

       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杨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默生的经典名言。他陆续全额资助了6名大学生,四年大学费用全免。

       在资助的大学生中,其中2名已经毕业,一名大学生读5年,所有费用也全免。今年,昊禹米业计划新增资助4名大学生。

       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里,使杨勇对公益事业格外关心。

       在昊禹米业成立之初,他并开始关注公益事业。目前,杨勇关爱的12名孤儿正在资助中,他们分别就读年级为小学到高中。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杨勇等3人发起成立了众诚公益协会,该协会正在寻找需要资助的12名孤儿。

       众诚公益工作零经费,社会捐助的善款和物资直接到受助者手里。协会致力于帮扶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及困难大学生等特色群体。

      虽然杨勇卸任了村支书,但村里的大小事都有他的一份子。他拿出6000元支持洋西村广场路灯建设,又拿出3000元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

       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引领生态种养

       对于生态种植,杨勇很赞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说“一、二、三”是指道,而“道”是创生万物的过程。

       昊禹米业通过科技种养,用“稻鸭共生、稻鱼共存、秸秆肥田”等方式,让各产业相互融合,最终返璞归真,而这正与老子的“道”不谋而合。

      2020年8月29日,贵州省双创大赛对全省拥有“6新”的创意项目进行层层选拨,昊禹米业获得一等奖。

      昊禹米业能获得该奖项,进一步证明了科技引领生态种养,科技让万物“变通”。

      昊禹米业发展到今天,能成为贵州省扶贫龙头重点企业,与其创始人杨勇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杨勇在处理好公司事务的同时,除了自身刻苦学习外,还参与各种培训讲座,使得他对事物的认识有深度和独到见解。

      昊禹米业能在贵州省大米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得益于杨勇带领的技术团队,通过对优良水稻的“提纯、保育”,最终独家拥有本地纯种源稻种八个。

      对于未来,杨勇有了新的规划。2022年,昊禹米业将扩建厂房三期建设,计划投资5000万元,同时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并从大米中提取花青素做产品深加工。”

       杨勇带领昊禹米业走过了40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个日夜都让他终身难忘。

       可喜的是,他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放心粮油生产示范企业、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中国省行业十大品牌、贵州省著名商标等几十个荣誉称号。

       杨勇说:“昊禹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人生的幸福都是努力拼搏出来的。”
是的,幸福都是靠打拼出来的。只有在人生路上经历风吹雨打,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人物档案 杨勇,贵州平坝人,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众诚公益协会发起人。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