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青年红绿茶预订前须知
约十年前,坤哥在饭桌上跟我们说,他要做茶叶了,一群调查记者很诧异,坤哥从一名放射科医生转行做医疗器械这么多年,已小有成就,他又想折腾啥?
我们都不太支持坤哥做农业,但坤哥面带笑容说,农业的损失工业补,我考察了,那片茶叶还不错,在雪峰山上已经荒了好多年了,在1200米海拔的山窝窝里还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了。
于是,我们跟着坤哥去了新化,沿西河过孟公,就开始进山了,蜿蜒的山路吓得我们不敢过多欣赏沿路的美景,在穿过一个山顶的石洞后,就算到了天门乡,一路去了很多记者,还有娟娟美女,时任新化籍国代表。
目的地是土坪村,沿路很多木房子,山上有很多野樱桃树,坤哥准备了一头土猪招待,于是大家准备先爬爬山再放开胃口吃,有美女同行大家自然很惬意,在确定一座山顶有座水泥塔后,大家在冬天的草丛中找路努力往上行进。
显然没有路。只看到草洞,没看到人影,只能靠声音辨别,一个小时后,大家满头大汗,爬到塔顶上,手脚有微微的颤动,但眼前的风景美不胜收。
这是雪峰山脉深处,眺望远处,有万山来朝的风光,巍峨壮阔,不枉费劲攀登。
费了这般功夫,可想而知下山后土猪肉的美味,大快朵颐。
坤哥开始带我们逛山,在一个个小山窝里,坤哥开始介绍他的“宝贝”,那些低矮的茶树,和杂草野蛮生长,坤哥说多亏了这些草,让这些本该不属于这里的茶树,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为了给茶叶起名这个事,坤哥也是冥思苦想,最后确定用“寒茶”,为了突出寒字,坤哥的老弟,我们的兄弟杨抒怀多次冻成了狗,每次大雪时,他都要来拍茶叶。
把茶树修整后,每次下雪,坤哥就疯狂地往山上跑,有很多次他偏爱的雷诺车即使装了防滑链,差一点出事。
开春后,坤哥的茶叶会抓住阳光的机会疯长,但天气寒冷,这里高海拔,茶叶一不小心就被冰冻包裹,杨抒怀也多次上山。
为了那一片不畏严寒的茶叶,为了那一片抓住机会拼命生长的茶叶,这是值得的。
坤哥的明前茶,少之又少,我和兄弟们人均不超过一两的配额。因为冰冻的原因,这里的茶生产缓慢,但口感异常清凉,至纯。
坤哥的制茶师王在富是一位有34年工龄的茶叶老工匠,今年荣获湖南“红茶十大工匠”荣誉称号,他不善言辞,功夫全在手上。
艰难换得了口碑,与这片大山一样,与这片大山的人一样。
这片茶叶被执着的坤哥带去检测,结果是580多项农残低至未检测出。
坤哥带着这片茶叶走上了国际舞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甚至澳洲,当然,这片茶叶也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尊重自然体系和循环,维持和提高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的健康,保持他们之间的平衡。
在土坪的山上,在我们登山后放肆呐喊的地方,坤哥陆续建了十几座独栋玻璃民宿,他取名野荷谷,他怂恿兄弟们来住,说这里可以生孔子。
这一切,都是雪峰山的馈赠。
雪峰山古称梅山,之前叫楚山,再之前叫昆仑山,雪峰山脉是湖南独有,南北走向,涵阔怀化、邵阳、娄底大部分地区,向北延伸至益阳的安化、桃江以及常德的桃源,东北至长沙的宁乡黄材。
这边区域原是湖南经济的欠发达地区,我第一听说新化这个词,是高中时,同学“老鼠”去新化东方武院学武,另外,我姐夫说,他的祖父年轻时为了谋生,从新化沿资江上行,寻了一处地方安身立命,他是一位篾匠。
今年初,我们开始写雪峰山的名人,搜集资料,写了很多,涟源谢振定、安化陶澍、隆回魏源、邵阳蔡锷、桃源宋教仁等等,这些山里的农家子弟,如果不拼命学习,没有贵人相助,很难出人头地。
我们发现,他们的血脉里都有湖南人不服输,力争上游的精神,众所周知,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是梅山文化的印记,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灵魂,这是不争的事实。
你不难发现,新化、安化很多男人都是浓眉大眼,嘴唇厚实,这是他们的长相特质,虽然看起来有点凶,或许这是延续“南蛮”的血脉,毕竟,他们自称蚩尤的后裔,在安化、新化两地,有众多关于蚩尤图腾的文化元素。
我们决定做一款茶,品茗的时候能够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无疑是坤哥的寒茶,坤哥的茶符合这种气质,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遵循自然,干净而温润,历经坤哥和众多记者们的挖掘而问世。
我们对这款茶起名,叫雪峰山青年,品茗时,我们愿望,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品质,能够一代代保持、赓续。
预订垂询:133473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