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国际副刊推荐|让好家风代代相传(随笔)

                                                                                                                    文/廖朝霞

         我爷爷是个教书匠,在炎陵山区当了一辈子的小学教师。他离世的时候,留给我们一个手抄本,题目叫做“我的一生。”打开第一页,上面用毛笔写了八个字“重义轻利、习文习武。”当时,我并没弄懂其中的真正含意。时隔多年后,我偶然买到了一本《廖姓起源》的小册子,那上面写到的“重义轻利、习文习武”,就是廖姓的祖传家风。在中国历史中,廖氏家族出现了像廖叔安、廖化、廖永安、廖永忠、廖仲恺、廖承志等历史名人,在他们身上,无不折射出廖氏家风熏陶出来的浩然正气。

爷爷之所以如此看重廖氏家风是有来由的。听爷爷讲,我们的祖籍居住在炎陵县十都镇上井村一个叫九和冲的小山村里。二十多户人家全部是廖姓,穷乡僻壤,近百号人几乎是个个目不识丁。族长是个开明人,他提议无论如何在后辈中要培养一个有文墨的人出来。大伙几经商议,因为我爷爷聪明活泼,大伙决定送他去读书,于是各家各户每年凑十担稻谷作为学费,把我爷爷送到邻近的一所私塾就读。爷爷也不负众望,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还会题诗作对,深得私塾老师的赞誉。三年的私塾学校毕业后,爷爷知恩图报,回到家乡办了个私塾小学堂,免费为家族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到临近解放的1947年,爷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西省宁冈县的简易师范。当时的学校是交银元,我们家里交不起。又是族长提议,各家各户凑钱把爷爷送到了师范就读,于是爷爷才有资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国家教师。由此可见,廖姓“重义轻利,习文习武”的祖传家风,它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古人崇尚的美德,也和当代的核心价值观也相吻合。

有人说,家风是一盏灯,它可以照亮前方的路。又有人说,家风是一面镜子,他可以时刻发现自已的弊端。还有人说,家风就是雨,只有雨的滋润,小苗才会健康成长。爷爷和奶奶养育了七个儿女,他们可以说过了一辈子的苦生活。到我1976年出生,我们这个大家庭还很穷,不但缺钱还缺粮食,可是爷爷奶奶,常常教育我们,人穷不能志短,人穷不能搞歪门邪道,做人要善良、为人要厚道。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屋场的伙伴路过一个菜园子,从篱笆缝上露出两根黄瓜,我们把它摘了下来,准备拿回去吃,正好被爷爷看见了,他很和蔼的问我: “黄瓜是谁给你的呀?我们家没有这么大的黄瓜呀?”我如实地告诉爷爷是怎么回事,爷爷说:“把黄瓜送回邻居家去,我们家也种了黄瓜,等自家的黄瓜长大了再吃也不晚。”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后来我走向了社会参加了工作,干了十几年的财务工作,跟财务亲密接触,我也从未有非分之想占过公家的便宜。爷爷是个教师,教了四十多年书,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那种教书育人的理念,不仅仅是在学校,也体现在对儿女子孙们的教育上,爷爷的教诲让我终身受益。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无不说明,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中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重任在肩,匹夫有责。我们的民族,需要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一种好的风尚。我们每个人,需要有一种好的道德素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这些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使大家都能遵循这些价值准则,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培养、熏陶。所以,树立好家风,是每个家庭应尽之责,我们应该弘扬好家风,为社会传输正能量,让好家风代代相传。(作者系中国湖南省株洲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工作人员)

本文由 华夏号 - 思想者国际副刊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