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早锐评|大学就业率造假是无耻的骚操作

文/《华夏早报》评论员 戛剑生

据《半月谈》记者调查,眼下,仍然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有的学生表示,辅导员在微信群里告诉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时写‘灵活就业’”“碰到调查就说在做自媒体”;有的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实际上今年只有2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中国青年报)

对外宣传90%的就业率和实际20%的真实就业率,这个水分之大让人惊诧。学校胆大妄为、顶风作案,哪里勇气?其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注水的操作已是多年来很多大学的常规操作,那时候就业市场往往能够逐步稀释掉大学生就业问题,这种情况也就在公众视野中淡化。

为何今年的大学就业率造假骚操作让公众不再沉默?

一则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创历史记录,社会“内卷”严重,某些大学就业率造假严重离谱,毫无廉耻,一味粉饰的高就业率和现实的极高失业率让公众对大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已到达忍耐的极限。大学本是首善之区,诚信乃教育之本,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课竟然是学校给自己开的就业造假的玩笑课,无异于莫大的讽刺,让人不得不厌恶与愤怒。

二则高校就业率是关乎学校社会知名度、生源、师资、经费的重要指标,是关系学校“面子”和“里子”的大问题,归根到底是关乎一大堆人的钱袋子和饭碗。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就业率造假,在时下大量大学毕业生失业的背景下,学生和家长难免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社会公众也对大学教育产生质疑。学生自身的饭碗和衣食没有着落,还要帮助学校的官僚、领导、教师保住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大学的管理者们是无奈还是无耻,总之是吃相很难看。

一方面是就业市场结构性的用人紧缺,一方面是大量大学生失业,很多大学不根据市场需要培养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而是热衷于跟风增设一些花里胡哨,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热衷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最终目的是获取更多国家经费。

大学乃教书育人的象牙塔,不应成为名利场,更不能将这种造假的不良导向传递给学生。实事求是的真实就业率,是大学应该给予社会的最基本的交代和最起码的诚信,也是国家进行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参考。注水造假的就业率,扭曲了就业市场,干扰了国家决策,于国于民都是大害。受罪的是大学毕业生,最终反噬的是学校自己。

一审:贺强

二审:董哲

终审:江单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6
华夏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