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中科院让“专家”适时“闭嘴”是个好开端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文/董哲

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布了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新版《规范》在禁止行为部分第28条规定,院士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禁止违背推荐、评审、鉴定和评奖等活动的公平和保密原则。(9月5日 界面新闻)

“终于建议专家不要乱建议了!”中国科学院的这一举措一经公布,立即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肯定。其实,不仅是对院士,更要对那些所谓的伪“专家”们出台类似的规定。民众和社会受伪专家们的贻害已久矣!

中国科学院的这一“禁令”,并非是不让那些术业有专攻的院士们说话,而是“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从现有出现的各个领域的专家、院士们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来看,的确有一些人并非是他们自己研究领域的事情,但是由于这些专家、院士们自身固有的权威性和感召力,即便是其他领域的一些意见,也能影响大众的认知。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往往又以“我不是专门搞这个研究的”理由来推诿责任,那么被误导或者受伤害的民众找谁说理去?“反正我说说而已,又没有非要你们信!”

有些专家教授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可能是真专家,但在其它别的领域或许就是门外汉。那些不负责任的院士们的话,特别是那些伪专家们的胡言乱语,对民众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也是极其大的。他们靠自己的人气,挑起一些非专业性的社会话题,忽悠民众,误导民众,带偏了舆论风向,带歪了社会风气,影响甚至左右着民众对事情真相的判断,严重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犹记得王健林就曾在公开场合对伪专家进行过公开“声讨”。他说,有一个著名教授,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说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跨国电影院线,你这个地产商凭什么可以成功,论证他注定失败。“从来没有不等于没有”,没有创新自然就没有突破。

还有像提出“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或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收入”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的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现在谁家没个50万现金”的经济学家陈浩,“农民不能烧火做饭,不能烧炕取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澍,“中国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买房,中国经济就可以恢复了”的北大经济学博士孟晓苏,“农民不能用收割机割麦子,会污染环境,农民贫穷是因为农民懒惰”的北大博士王福重,“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的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老百姓工资太高了,应该降到合理水平”的经济学家李剑阁……

诸如这些所谓的“砖家”,借用网友们的话说难听点,不是吃饲料就是吃屎长大的。他们个个顶着院士教授、专家学者的头衔,居然能说出那些话,只能说明他们根本和我们不是同一个物种。他们用自己的无知和荒诞,颠覆了民众对专家的认知,破坏了公众对真正专家和政府的信任,从而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给那些学术思想不端正、上蹿下跳的“孙猴子”定定规矩和念念紧箍咒,让他们懂得适时闭嘴,引导他们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减少他们对社会和民众的危害,类似中科院出台这样的《规范》,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不过,在实施这些规定,防止他们滥用学术身份、祸害社会的同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一棒子打死”式的做法。不能让好的政策和规定,变成了限制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甚至是约束学术权威的“凶器”。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编委、华夏号聚合新闻平台执行总编辑、灯塔新闻执行总编辑)

一审:贺强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33
华夏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