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这些年我们吃过的“毒”还少吗?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

文/朱文强

这两天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吃的油是不是安全的问题,这样的“大事”似乎许久未见。毕竟,油在中国实在太重要了,一旦出了问题,损人损己。

问题就真的出了,而且是出在了运输环节,而且还是行内公开的秘密——混装——化工油与食用油同罐。

大家都这么干,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更有点恶心。简单说,就是一些罐车既装化工油,也装食用油,期间不需要清洗。就比如报道中所展示的,大量河北邢台的罐车在刚刚卸完煤制油后,就立即装上了食用油,可谓无缝衔接。

这事其实根本不在于那个罐子清洗与否,就算他洗了,我也觉得恶心。

(5月24日,天津一家食用油厂门口,罐车司机正在擦拭卸油口以应付厂家检查。 新京报记者 韩福涛/摄)

新京报这篇调查报道杀伤力的确有点大,食品安全领域,我们见惯了太多的恶心事,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细道来,似乎已经没有哪个领域没出过问题了。

这些事早就习以为常,只不过真的拿到台面上来品,还是觉得恶心。

今早有看到两篇旧文,特别旧,一个10年,一个20年。讲了个什么事呢?巧了,跟这两天新京报报道的内容类似——罐车拉完危险化学品后又拉食品(食用油)。

合着这事还真就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了呗?合着这油我们吃了至少得有20年呗?

刚刚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贼经典的话——三百六十行,行行毒死我。

我比她乐观一些,毕竟这几十年,谁知道到底吃进了多少“毒”,我们不还是活的好好的。著名的苏丹红的酱、硫磺蒸的馒头,什么瘦肉精、膨化剂……这辈子你要不吃点“毒”绝对枉来一世。

我们不早都淬炼成段誉在世了吗?有莽牯朱蛤附体,何惧你百毒来袭!

不过,你要没有段誉的体质,可能就会比较惨。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2003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当年的不法分子为了节省成本赚取高额利润,不惜用劣质材料制造劣质奶粉,导致上百名儿童营养不良患病,12名儿童死亡。这应该是“大头娃娃”首次被曝光,但并不是唯一一次,接下来的几年一直到现在都没停止。

而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了大头娃娃的升级版。一种叫三聚氰胺的化工原料被添加到婴儿奶粉中以达到国家标准的含氮量,这直接导致全国近30万儿童受害,4名婴儿死亡。当年我恰好去采访了这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真实情况远比我们看到的严重,那个时候添加三聚氰胺是全行业的潜规则,大家都知道。记得当时采访的一个石家庄奶农有点调侃意味地说,三鹿太不够意思了,他加那么多干嘛?少加一点也不至于出事。

后来,我记得全国奶企在抽检中几乎都中招,是的,你们能叫上名字的著名奶企都偷偷添加三聚氰胺。只有北京一家过关——三元,可能他家做液态奶的缘故吧。

所谓江湖本如此,没人能幸免。不过,这次新京报曝光的这起事件能向什么方向发展也着实不好判断,毕竟各方大佬都纷纷站出来表态——我们的油没问题,就连涉事企业都声称自己的流向市面的油符合国家标准,至于有问题的油去了哪里?反正不是你吃了,就是我吃了,咱也照样生龙活虎。

说实话,我有点担心这位勇敢的记者,有些硬骨头不好啃,特别是这次混装油所涉及的大佬级企业。就像当年我和央视的赵普在微博爆出的老酸奶、果冻里添加的工业明胶很多都是皮革下脚料做的,后来我俩便相继离开了新闻一线。

我倒是很期待国家有关部门会如何处理这次食品安全危机,毕竟恶心完了我们,总该给点安慰,毕竟我们不在特供之列。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副总编辑)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