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早评论员|大妈威胁男子让座:不能用道德绑架侵犯他人权益

《华夏早报》“华夏早报评论员”专栏评论

文/《华夏早报》特约评论员 王厚明

2024年8月27日,杭州地铁1号线列车车厢里。一声称自己是残疾人的大妈和一拿数个行李箱的男子因“爱心专座”让座问题起争执,大妈不依不饶地责骂又用伞柄打男子,也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对此,杭州地铁客服称,让座是个人道德准则,爱心专座不局限于老弱病残幼,有需要的乘客都可乘坐,有粘贴写明“请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

应该说,近期网媒爆料的让座冲突事件虽有争议,但依旧是舆情抓取的少数现象,并不能否认年轻人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绝大部分场景,去作出敬老扶弱的传统美德丢失弱化的判断。更不能轻言“坏人变老了”或“老人变坏了”,把明事理的老年人群体推向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大多数。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和“爱幼”也正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他人的意愿,用强制或者威胁的方式来要求让座。何况现实中也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特殊情况。在电影《搜索》中,高圆圆扮演的女主角因未给老人让座,经媒体曝光并被网友人肉搜索后,被指责道德低下。但谁又知道她在公交车上正因自己身患绝症而不知所措呢?

可见,尊老和让座也是需要有当事老人的理解谦让和赞誉之实,年轻人并不是不想让座,而是需要一种尊重。一声感激的谢谢,一张赞赏的笑脸,是被让座的老人应及时给予的。本身让座让的是权益,以自己利益的让渡成就他人本身需要自觉自愿和感恩回馈,而非理所当然的道德绑架和人身胁迫。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老人怒气冲天打骂不让座的年轻人,表面上是愤懑世风日下,认为当下年轻人丢失了尊老的传统道德。实则是把自觉自愿的道德当成必须强制奉行的规则,混淆了道德与规则的概念和边界。应该看到,社会观念的日益开放和进步,道德不再是置顶的单一社会行为规范。

让座冲突的背后,实际上是道德与规则的冲突。在社会转型期、日益讲究民主、平等、开放的今天,人们对自身的正当权益和自主选择权利越来越重视和维护,越来越强调个人的自觉自愿,而不再拘泥束缚于传统和道德教化之中,这本身是一种时代进步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表现。在未明确为法律或法规的情况下,倘若将让座视为一种必须兑现的义务,就将道德规则化、赋予了强制性。而事实上,道德不是义务,而是一种良知,不能用道德绑架侵犯他人权益,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回到当前有争议的让座冲突上,关键是当前我国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上缺乏相应的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规则,留下了公共秩序的模糊空间,交由无强制性的道德层面去维系秩序,或是任由网络舆情来左右评判,显然从根本上避免不了冲突。回应屡有发生又颇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不妨从法律或规则上予以清晰化。如明确爱心专座的对象,遇此对象的其他乘客必须让座,不让座可由驾驶人员维持秩序,不听从者可进一步交由交警部门处罚等。专座对象不得对不让座乘客采取强制行为,造成伤害的应追究相关责任等。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在公共空间,基本秩序的维护应以规则为主,道德为辅,以规则约束言行,促成道德养成;道德也赋予规则温度,使其更具人性。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5
华夏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