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不含绒的羽绒服”大行其道 为何商家制假售假总是不曝光不查?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文/董哲
11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九江庐山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上百家羽绒服装企业儿童羽绒服造假乱象,以及南通市羽绒被经营主体网销产品存在以“丝”代“绒”等情况。两地连夜执法,对相关违法企业立案查处。(11月28日 极目新闻)
当下正是羽绒服、羽绒被热销季节,但随着羽绒制品频频“爆雷”,“羽绒服里没羽绒”、“以丝代绒”、“7万件羽绒服查出含绒量为0”、“造假儿童羽绒服两月卖出6万多件”,羽绒界乱象一点也不比娱乐圈的少,一时间深陷舆论漩涡,引起广泛关注。
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一样,我们对市面上的很多羽绒制品含绒量的水分还是略知一二,没想到却大大低估了无良商家的黑心,大批羽绒服里竟然丝毫不含绒。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次此类问题都是在媒体曝光后,那些部门才开始屁颠屁颠跑出来装模作样地查,平时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如果日常能真正做到严厉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还会有那么多的假冒劣质羽绒制品充斥市场吗?如果媒体不曝光,是不是对这些关乎老百姓衣食住行、身体健康的质量安全问题,就一直放任不管,任由其祸害老百姓的身体,毒害老百姓的健康?
当地居民还透露,此次央视新闻曝光出来的问题实际已存在已久。的确,羽绒服虚标造假问题已然成为行业内外公开的秘密。而之所以各类造假势头愈演愈烈,越来越离谱,监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长期负责行业监管的它们来说,不可能不知道行业内的一些乱象,唯一的解释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还可能助纣为虐,成为制假售假者的“保护伞”。
因此,各行各业造假严重与监管部门不作为脱不了干系,严查商家造假售假的同时,也应该要好好查查这些监管部门的人,查查他们有没有渎职失职、懒政怠政、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而且,很多监管部门平时到下面检查,惯于提前通知,走过场,从来不动真格。通知了再去查,能查出什么问题?即使查出点问题,托关系送送钱,大不了交点罚款又没事了。即便是被媒体曝了光,搞一搞“运动式”大检查,风声一过,一切照旧。正因如此,才会导致国家标准形同虚设,假货泛滥成灾,造假售假问题才会一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其实,何止羽绒服、羽绒被呢?就连婴儿喝的奶粉,女人用的卫生巾,都敢丧心病狂地大肆造假掺毒,还有他们不敢造的假吗?不过,一点都不稀奇,管造假售假的不少领导干部本身可能也是造假的高手,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干部“假文凭”“假履历”“假档案”等等丑闻曝出来?有的恐怕只有性别是真的,姓名、年龄、学历、档案、履历等等全部是假的,造假的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
利益驱使、监管不力、违法成本低,是造成中国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主要原因。必须要狠下决心,全面严查到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制假售假行为。对制假售假的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要重罚,罚得他倾家荡产,关门倒闭,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让他们把牢底坐穿,看他们还敢不敢制假售假。同时,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责任人也必须依法从严问责追责。
十六年过去了,当年深受“毒奶粉”毒害的那批“大头娃娃”们,如今虽已长大成人,可时至今日,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像他们长大后那些症状并没有消失一样,魔鬼般的缠着我们。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真是有人说的“有没有饭吃是国家关心的,吃的安全不安全,看自己的命了”?还是说“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如果全国取消食品特供,所有人都吃一样的食物,取消医疗特权,还能有不安全的食品存在吗?”
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各类质量安全,是民生头等大事,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如果不作为,坑害的是广大老百姓,损害的是国家根本利益。有关部门是时候应该重视起来了,尽快厘清职责,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切实为群众衣食住行保驾护航。
不管百姓死活,心安理得地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不做事、做坏事,那朱楼早晚要塌。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副总编辑)
一审:张颖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