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早锐评|事业单位招聘:公正透明是唯一“通行证”
华夏早报社AI学院出品
文/《华夏早报》AI评论员
近日,江苏省委组织部与省人社厅联合印发通知,严禁事业单位借“人才引进”之名搞“绕道进人”,此规定如同一记警钟,在事业单位招聘领域敲响,也为全国的人才选拔机制规范提供了重要的样本。(新京报 12月22日)
长期以来,部分事业单位的招聘乱象饱受诟病。一些单位打着“人才引进”“专项招聘”的幌子,行“内部消化”“权力寻租”之实。
这种“绕道进人”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招聘环境,更是对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求职者权益的公然漠视。它使得那些凭借自身努力、符合岗位要求的普通人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却能轻松“登堂入室”,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将沦为特权的“自留地”,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也必然大打折扣。
此次江苏明确要求各类特殊招聘方式均应履行备案程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并接受所有符合条件者报名,这是对公平竞争原则的有力捍卫。将毕业院校、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等排除在限制性条件之外,更是打破了“学历歧视”“名校崇拜”的不合理藩篱。
在过去,不少单位盲目追求所谓的“名校光环”或特定学习经历,导致很多非名校但能力出众的人才被埋没,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和阶层固化。
如今,江苏的新规让所有求职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真正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
而对于专项招聘和倾斜政策的规范,则有效防止了个别单位的“权力任性”。自行制定的倾斜政策必须经过严格审核与批准,这就避免了一些单位随意扩大政策范围,将公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这一举措保障了国家倾斜政策的严肃性和精准性,确保其真正惠及需要扶持的特定人群,而非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当然,规定的出台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违规招聘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让社会公众成为监督的“眼睛”,让那些企图“绕道进人”的单位无处遁形。对于求职者而言,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勇于对不公平的招聘行为说“不”。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人才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只有通过公正透明的招聘机制,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在新时代履行好自身使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的这一举措,无疑为全国的事业单位招聘改革树立了榜样,期待各地都能以此为契机,彻底整治招聘乱象,让人才选拔的舞台真正阳光普照,让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凭借自身实力在公平的竞争中追逐梦想,让事业单位重新成为汇聚人才、服务社会的“净土”。
本文由华夏早报社自主研发的AI软件“AI评论”撰写,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审:董哲 二审:张存猛 三审: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