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家散文|赶圩记忆
文/王成家
临近元旦、春节,桂阳各个乡镇的赶圩日一次比一次热闹。冬日的早晨透着寒意,却阻挡不了乡亲们赶圩的热情。
在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些独特的片段如同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岁月的长河之中。赶圩,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颗散发着温暖光芒的明珠。
小时候,一放寒假,父母亲就会把我们兄妹送往乡下外婆家。我的外婆,是我童年时光里最重要的人之一。她就像一棵古老而坚韧的大树,用她的爱与关怀庇护着我成长。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赶圩是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逢流峰圩(公历逢1、3、6、9赶圩)赶圩日,外婆最爱带着我去赶圩。流峰圩场隶属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流峰镇位于桂阳县西北部,距离桂阳县城44公里,地处郴州、衡阳、永州三市交汇处,拥有“小香港”的美誉。四百多年前,流峰就以集市闻名,二十世纪80年代集市面积就达六七千平方米,除了集中的农贸产品交易外,还有服装、鞋袜、皮货、木材等商品的交易。1997年,流峰圩建成,规模与永兴县的马田圩、嘉禾县的塘村圩齐名,并称为“湘南三大名圩”,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顾客聚集,是当地及周边居民进行商品交换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赶圩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期待。天还没亮,整个村庄都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像是在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外婆就已经起床了,她的身影在微弱的灯光下晃动着。那盏昏黄的灯,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颗小星星,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外婆熟练地整理着要带去圩场卖的鸡蛋和蔬菜。那些鸡蛋,都是外婆精心饲养的母鸡下的,每一个都圆润饱满,仿佛都带着母鸡体温的余温。而蔬菜呢,则是外婆在自家小菜园里辛勤耕种的成果。那些绿油油的青菜,叶片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一颗颗绿色的宝石。
我也早早地被外婆轻声唤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所有的困意却一下子就被即将到来的赶圩之旅所带来的兴奋驱散了。我迅速地穿好衣服,心里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我手里紧紧地拽着外婆给我的零花钱,那些零花钱虽然不多,但在我眼里却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知道,在圩场上,这些钱可以换来我心仪已久的糖果和小吃。我紧紧地跟在外婆身后,就像一个忠诚的小跟班。外婆的步伐虽然不快,但每一步都迈得很稳,她的背影在晨曦的微光中显得那么的坚实和可靠。
那时候的乡村,交通并不便利,通往圩场的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小路的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路上,我们还能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它们在树枝上跳跃着,似乎也在为赶圩的日子而感到高兴。我和外婆就这样慢慢地走着,阳光渐渐洒在我们身上,给我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同样赶圩的乡亲,大家互相打着招呼,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寂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机。这种感觉是那么的美好,简单而纯粹,没有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浮躁,只有乡村生活特有的宁静与和谐。这种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美好,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段去往圩场的路上,更体现在整个赶圩的过程中。在圩场上,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纯真,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大家都是带着最真实的目的来的,或是为了卖掉自己的劳动成果,或是为了购买生活所需的物品。这种纯真的交流和温情,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终于,我们到达了圩场。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仿佛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小世界。一进入圩场,各种各样的声音就像潮水一般涌进我的耳朵。有摊主们热情的叫卖声,他们扯着嗓子,用最响亮的声音介绍着自己的商品;有顾客们讨价还价的声音,那声音此起彼伏,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有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他们在人群中穿梭着,像一群快乐的小精灵。
而我的眼睛,瞬间就被那些琳琅满目的摊位和弥漫在空气中的食物香气所吸引。圩场里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有色彩鲜艳的布料,那些布料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动,像是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有造型各异的陶器,它们静静地坐在摊位上,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还有各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它们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新鲜和美味。
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美食摊位。其中,有一个卖糖油饺粑的摊位特别引人注目。那个摊位前围满了人,大人小孩都有。我费力地挤到前面,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些正在制作中的糖油饺粑。只见摊主熟练地把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再把它们放进滚烫的油锅里。刹那间,油锅里就发出了“滋滋”的响声,那些小圆球在油锅里迅速地膨胀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如核桃般大小的金黄色晶体。摊主接着拿起一个小刷子,在那些晶体上刷上一层厚厚的糖浆。糖浆在油饺粑上流淌着,像是一层金色的蜜汁,散发出诱人的甜香。那股甜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鼻子,让我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我站在那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些糖油饺粑,心里满是渴望。我忍不住从兜里掏出零钱买了一串,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糖油饺粑外焦里软,甜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绽放,那种幸福感至今难以忘怀。
在圩场上,外婆很快就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把她带来的鸡蛋和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那些鸡蛋被放在一个竹篮里,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等待检阅的士兵。蔬菜则被整齐地堆放在一旁,绿油油的青菜和红彤彤的西红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没过多久,外婆的摊位前就渐渐排起了长队。来买鸡蛋和蔬菜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是住在附近的邻居,有的是从其他村庄赶来的村民。我好奇地看着那些人,他们的脸上带着不同的表情,有的是急切的,可能是家里正等着这些食材做饭;有的则是比较悠闲的,像是在享受着赶圩的乐趣。
我静静地坐在外婆身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外婆就像一个熟练的指挥官,有条不紊地应对着每一位顾客。她总是那么耐心和亲切,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就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当顾客询问鸡蛋的价格时,外婆会用她那温和的声音详细地介绍鸡蛋的品质,告诉他们这些鸡蛋都是自家养的母鸡下的,新鲜又营养。她还会拿起一个鸡蛋,轻轻地递给顾客,让他们自己看看。顾客们接过鸡蛋,仔细地端详着,然后满意地点点头。当顾客开始讨价还价的时候,外婆也不会生气,她总是笑着和顾客商量价格,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她会说:“这鸡蛋都是我辛苦养的鸡下的,我也不多要你的钱,就给个合适的价吧。”那种语气里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只有真诚和善良。
外婆对待每一位顾客都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她会和每一位顾客谈笑风生,询问他们家里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顾客们感到温暖和亲切。她把每一个鸡蛋、每一棵蔬菜都当作是自己的心意,仿佛这些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她与顾客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在她眼里,每一个来买东西的人都是生活中的朋友,大家在圩场上相遇,不仅仅是为了买卖,更是为了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外婆的这种勤劳和善良,以及她对顾客的真诚态度,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种在了我的心里,影响着我对待他人的方式。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交换,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圩场上,让整个圩场变得更加热闹和喧嚣。人也越来越多,喧闹声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外婆的摊位前的队伍依然很长,来买鸡蛋和蔬菜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我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和满足。外婆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摊位前不停地转动着。她的动作虽然有些忙碌,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节奏感,像是在跳着一场无声的舞蹈。她的脸上始终带着那抹和蔼的笑容,那笑容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穿透了周围的喧嚣和忙碌,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
日头渐渐西斜,圩场的喧嚣也逐渐平息下来。终于,外婆卖完了所有的鸡蛋和蔬菜。她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然后,她开始慢慢地收拾摊位。她把竹篮叠好,把一些零碎的东西放进一个布袋里。我也在一旁帮忙,虽然我能做的不多,但我也想为外婆分担一些。
等外婆收拾好摊位,我们就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途。一路上,祖孙俩谈论着今天的见闻和收获。我兴奋地跟外婆分享我看到的那些有趣的东西,比如那个卖糖油饺粑的摊位,还有那些五颜六色的布料。外婆则笑着听我讲述,偶尔也会给我讲一些她自己的感受,比如今天哪个顾客特别有趣,或者是哪个摊位的东西看起来很不错。我们的欢声笑语在乡间小路上回荡着,就像一首欢快的乐曲。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身上,给我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那温暖的阳光就像外婆的爱一样,包围着我。我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被拉得长长的,仿佛是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
岁月悄然流逝,我已步入中年行列,外婆也在几年前魂归九泉,但每当回想起那些赶圩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那是属于我和外婆共同的美好记忆,是乡村生活中最真实、最质朴的片段。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份记忆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作者简介:王成家,湖南桂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有数百篇作品刊发于《鸭绿江》《散文百家》《中国文艺家》《青年文学家》《黄河文学》《雨露风》等期刊及网络媒体,现任职中共桂阳县委党校。
一审:艾华林 二审:唐吉民 三审:张存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