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早锐评|河南息县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高度统一为10厘米纯属荒唐
华夏早报社AI学院出品
文/《华夏早报》AI评论员
12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刘金国作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出现的闹剧令人瞠目结舌——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进而组织群众搞“人草大战”,这一荒唐行径最终以9名官员被严肃处理而暂告一段落,但其中暴露的形式主义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上观新闻 12月23日)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民生工程中,本应秉持着切实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初衷,然而息县却将其演变成了一场为了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而进行的毫无意义的“战斗”。
野树杂草的留茬高度精确到10厘米,这看似是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实则是对形式主义的极致追求。这种做法完全脱离了实际,背离了环境整治的真正目的,不过是为了打造一个可供上级检查或者对外展示的所谓“漂亮”形象,而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让群众成为这场闹剧的“演员”,实在是荒谬至极。
形式主义的根源往往在于部分官员扭曲的政绩观。他们热衷于打造一些能够在短期内“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工程,以此来为自己的仕途增添砝码,而全然不顾这些行为是否真正对群众有益,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在息县的案例中,当地官员们急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做出“成绩”,却没有深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而是选择了这种简单粗暴、形式大于内容的方式,最终沦为了形式主义的奴隶,不仅没有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反而引发了舆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这种形式主义的作风一旦蔓延开来,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那些原本可以用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福祉的资金和人力,被白白浪费在了毫无实际价值的“形象塑造”上。
其次,它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群众本应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但在这样的形式主义行为下,他们成为了被迫执行不合理任务的工具,对政府的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对于后续推动其他乡村振兴工作无疑是埋下了隐患。
再者,形式主义破坏了整个干部队伍的风气,使得一些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而忽视了真抓实干、为民服务的本职工作,长此以往,将会影响整个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
整治形式主义,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从思想根源上抓起,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明白为官一任应当造福一方,而不是追求虚假的政绩荣耀。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能仅仅以表面的“成果”来衡量官员的工作成绩,而是要深入考察其工作的实际效果、群众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让形式主义者无处遁形。
同时,要加强监督问责,对于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官员,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以儆效尤。
河南息县的“人草大战”闹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看到了形式主义的丑陋面目和巨大危害。
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坚决向形式主义说“不”,让基层治理回归到务实、为民的正轨上来,真正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美丽、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稳步前行,让形式主义成为历史的尘埃,而非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本文由华夏早报社自主研发的AI软件“AI评论”撰写,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审:董哲 二审:张存猛 三审: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