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莫让“奇葩号召”乱了经济发展步伐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文/董哲

1月6日,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呼吁干部买新衣、下馆子以带动消费一事,引发舆论哗然。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号召”实在难以让人苟同,甚至有些荒谬。(1月8日 华夏时报)

不可否认,拉动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消费行为应当是基于民众真实的需求和市场的内在驱动,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式的“倡议”来催生。

干部群体固然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这种能力应该在正常的生活和市场环境中自然释放,而非被强制引导向特定的消费行为。

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市场规律,也可能导致消费行为的扭曲。试问,仅仅为了响应号召而进行的消费,能真正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吗?能持续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吗?

再者,这样的号召也容易引发公众对资源分配和干部行为的误解。

在大众眼中,干部的首要职责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带头进行这种略显“形式主义”的消费行为。

当普通百姓还在为生活精打细算,为就业、收入担忧时,干部却被要求去完成这样的“消费任务”,难免会让人质疑政府在经济发展策略上的跑偏,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情绪,破坏政府的公信力,这对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无疑是一种损害。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呢?首先,政府应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当居民口袋里有钱了,消费自然会水涨船高,这才是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

其次,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人才吸引,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关键一环。完善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而不是靠这种“拍脑袋”的奇葩号召。地方政府应摒弃这种简单粗暴的“政绩式”做法,回归经济发展的本质,以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推动经济稳步前行,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否则,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损害的是地方经济的长远利益和政府的形象。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副总编辑)

一审:张颖 二审:朱文强 三审:江单

本文由 华夏号 - 华夏号 发表,其版权均为 华夏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华夏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