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有话说|“三河禁色”是一个很坏的城市治理样本

《华夏早报》“总编辑有话说”专栏评论
文/朱文强
河北三河,廊坊市下辖县级市,因为一场“禁色”运动而备受诟病。
今天,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了一条语焉不详的公告,一周以来,这是当地唯一一次官方公开回应。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这条回应极具官方色彩,它没有对这起荒唐的政策做出具体定性,仅以“基本属实”来应对舆论,至于如何政策出台?错没错?合法与否?均未回答。甚至连主要负责人的名字、职务都遮遮掩掩。
我想,如此模糊的应该大可不必,大大方方的说一句“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被免职”有何难?
当然,以当地应对此次舆情的操作来看,如此傲慢到也并不意外。
三河市城管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红色、蓝色、黑色的门头牌匾底色以外,都可以。——“有关部门会有文件下发的,到时候会在公众号上推送”。
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称: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
三河市政府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这儿也不了解这个情况”。
图为2025年4月11日《华夏早报》印刷版封面
而今天,三河市政府办在回应南都记者采访受波及的商户的损失如何赔偿时竟称:“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
以如此态度应对舆论,简单一句权力傲慢或许已经不能彰显当地官场的生态了。
今天,一篇洗地雄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所以要把这事都推到主要领导头上确实有点冤,因此建议组织纪检部门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切不能被媒体和舆论带偏了风向,为了平息社会愤怒,对这类想干事的领导处理的过重,使他们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伤了他们的心。
或许,在当地官场的认知里,他们这样做是为你好,如此费劲心思的整治市容市貌,你们岂敢妄议?
有当地人向媒体提供了一段录制于去年10月的视频,对于禁色政策,当地市监局一位领导说:
“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
“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红色代表火,比较火热,人到里面比较亢奋,所以咱们去红去蓝。”
“你把广告牌弄红了,大伙进里面就有一种烦躁的感觉。所以去红去蓝,蓝色太俗,所以你要暗色调。”
同样有一个细节也值得玩味,一份固安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文件显示,当地对广告牌的管理也出现了“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使用红蓝底色字样”的表述。而刚刚被免职的三河市委书记曾经履职固安县委书记,看来这位书记的喜好也并非一朝一夕。
很难想象,当地官员作出如此定论有什么科学依据,还是信了某个不靠谱的风水先生的忽悠。
毕竟,红色在中国可是国色啊!再怎么禁色,也不好把红色都禁了吧?
三河禁色,禁的不仅仅是几个颜色,他禁的是人间烟火,毁的是城市容貌。
这样的风气早该改一改了。
(作者系华夏早报社副总编辑)
一审:张颖 二审:董哲 三审:江单